西電反“黑飛”利器再助力首屆農民豐收節安保
西電新聞網訊(通訊員 高一鳴)信息感知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成立以來積極推動學校技術成果轉化工作,研制開發的無人機電磁反制設備繼清明黃帝陵祭祖安保任務后,再次承擔了陜西省重大活動的安保任務。
9月23日是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節日慶祝活動分別在北京主會場和陜西省楊凌示范區、浙江省安吉縣余村、安徽省滁州市等6個分會場舉行。當天上午,楊凌分會場活動在楊凌會展中心南廣場舉行。活動開場通過視頻播放了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億萬農民祝賀中國農民豐收節的重要講話。
陜西省委書記胡和平,副省長魏增軍,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長李波,國務院扶貧辦開發指導司王暉和楊凌示范區黨工委書記李婧等主要領導出席本次活動,國家、陜西省和楊陵示范區的領導和代表五千多人參加此次活動。
近幾年隨著消費級無人機的快速發展,對重大活動的低空安全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此次活動現場有18架大疆植保無人機的飛行表演、某復合垂直起降無人機飛行展示以及中央電視臺的攝像無人機等,低空環境相當復雜。為確保此次慶祝活動正常舉行,防止非合作無人機進入會場擾亂秩序以及對現場人員造成危險,西電聯合陜西省公安廳對當天活動現場的低空空域進行了管控。
本次任務主要使用西電研制的無人機電磁反制設備,它可以對1.5公里內無人機進行干擾驅離,防止黑飛無人機的破壞活動。此次任務中反無人機團隊專業又嚴謹,他們提前一天到達活動現場,制定了詳細可行的低空安保和處置方案;活動現場更是密切合作,不放過任何一個可疑目標,實現了活動現場的低空空域管控,圓滿完成了安保工作,獲得了安保指揮組一致好評。
經過兩次活動配合,西電已與陜西省公安廳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積累了豐富的低空無人機安保經驗,使學校的無人機反制方案和技術歷經實際應用檢驗,推動西電的JMRH發展和技術成果轉移轉化。
本次任務負責人楊明磊教授表示,低空無人機反制是一個難度很大的系統性工程,涉及雷達、光電、信息安全等諸多方面,現有研究團隊依托我校的雷達信號處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信息感知技術(2011)協同創新中心、天線與微波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陜西省民用雷達工程研究中心等平臺,聚集了學校在相關優勢領域的精英人才,力求通過機制創新和校內單位的協同合作,打造反無人機的明星產品。隨著與省公安廳等用戶單位的深化合作,他們正不斷改進和完善其反無人機產品和系統,使西電的無人機反制方案和技術能更好的服務社會。